中文 | English
公司动态

一片土地的重生——记大兴狼垡城市森林公园局部开园 2020-06-12

引子

绿染京西南——北京西南部缺少大型公园的历史即将成为过去,由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园林院”)主持规划设计的狼垡城市森林公园近日即将局部开园,为南五环西南角打造一个面积接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的大型森林公园,成为城南第二大森林公园。

公园位于大兴区黄村镇,西临永定河左堤路,东至芦东路,南至金星路,北与丰台交界,规划面积5507.78亩。公园位于大兴区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建成后将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东郊森林公园、园博园、南海子郊野公园及规划建设中的南中轴森林公园等形成环绕五环的绿色休闲廊道,同时连接了已建成的新凤河绿道。此外,公园紧邻永定河,是永定河北京平原城市段 “长堤森淼”景观段的重要节点,也是京南绿色新城建设的生态核心。

《风景园林》杂志社为此采访了狼垡森林公园的设计团队,并先行到实地了解了建设状况,为读者带来前线报道。


规划特色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森林公园,为了快速get到公园的精髓,我们请主设计师,北京园林院毛子强工作室孔阳高级工程师为我们提炼出了五大特色。


重生 共生 —— 土地的复苏与绿色家园的诞生

公园原场地大部分为疏解整治拆除腾退地,从工业大院到大尺度森林公园的变迁,赋予这片场地以重生。

公园是大兴区打造“一轴两带三组团、廊道节点相融合”生态绿化格局的关键区,是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链接点,建成后将与现有的平原造林和大兴新城西片区森林连片,形成永定河畔的万亩城市森林景观,并为城南建立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对大兴区乃至北京市城市绿地结构和休闲体系的提升和完善具有重大意义。这里将成为人、城市与森林共生的绿色家园。

绿色循环经济 —— 建筑垃圾再利用

公园所在地原来是一大片工业大院,拆迁后场地内约有80% 的面积为拆违后用地,地面硬化面积大,且地上及地下残留大量建筑垃圾。为贯彻绿色循环经济理念,设计团队以资源节约型发展为指导、建筑渣土再利用为目标,规划不仅全部消纳了场地原有建筑渣土,还帮助消纳了其他建筑垃圾。设计中充分利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建筑垃圾,一种是用作铺装级配及面砖,另外一种是作为地形基础。由于建筑垃圾量较大,碾压后可作为地形堆叠基础,设计时就势沿着五环路、京良路形成连绵起伏的优美山林景观,在森林涵养区也相应构建山水骨架,改变了大兴地区地势低平少山的面貌。

化整为零,创建“公园群” ——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景观和功能分区

场地基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地块零碎、交通复杂,公园用地被京山铁路、五环路、京良路以及永定河干渠、新凤河等多条城市道路与河道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十几个地块,较为破碎。设计团队因地制宜,巧借交通分割,将其设计成特色鲜明、功能独立同时又总体协调统一的景观分区。项目负责人,北京园林院毛子强工作室负责人毛子强教授级高工还给这一创意起了一个时髦的名称:“公园群(Park Mall)”。相比于大规模的连片绿地,公园群的优势在于每个小园相对独立,且都有独立的外部交通,可达性更好;各自特色突出,功能更加明确。游人及附近居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特定的“园中园”,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游园体验。

近自然理念 —— 建设健康稳定的近自然森林

在强调生态立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背景下,设计团队坚持森林多功能性、突出生态主导设计原则。2019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颁布了地方标准《城市森林营建技术导则》。北京园林院率先参照这一导则,研究了近自然林的营造手法,并在狼垡森林公园等公园中实施。首先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科学规划建设小微湿地、食源林、筑巢林,为鸟类等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庇护场所,营建以乡土树种为基础、生物多样性丰富、充满自然野趣的城市森林。其次进行群落营建,以群落演替和近自然理论为基础,模拟自然群落的乔、灌、草、藤的复层结构及形态,运用异龄、复层、混交的种植手法,建立完整的食物链,为鸟类、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食源和栖息地。举例来说,设计团队研究了4种野花组合,2种喜阴(苦麦菜+紫花地丁+地黄,二月兰+石竹+蒲公英),2种喜阳(车前+紫花地丁+甘野菊,白三叶+委陵菜+紫花地丁),丰富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为建立完整食物链、提高森林物种多样性奠定了重要基础。

为运动而生 —— 饱含负氧离子的森林运动

作为城南少有的大面积的森林公园,狼垡城市森林公园承载着自然、文化体验、运动休闲功能。市民最关心的也是如何能享受到森林般的环境和满足健身的需求。为此。公园一方面设置了总长10km的跑步道,分大小环,适应不同健身强度需求。另一方面专门设置了森林运动区,作为承接周边人群运动的主要场所。为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在该区域还设置篮球场、足球场、跑步道、森林儿童活动场等场地,同时设置健身设施等满足老年人运动的需要,实现市民户外运动与森林相融合。

五大特色让我们看到了设计团队的别具匠心,吸引着我们想要一探全园风采。随后,设计团队又介绍了总体规划。

由于交通分割形成破碎化地块,设计团队因地制宜,形成“一带、四区、七园”空间布局结构,打造以生态服务为核心,承载自然、文化体验、运动休闲等功能的绿色家园。“一带、四区、七园”:一带是一条以“丹枫林峦”为主题打造的沿五环路景观带,四区是根据区位及使用需求设计的四大功能区。四大功能区根据不同的景观特色细分为七个园区,分别为森林休闲区(春妍园、冬实园),森林运动区(夏槐园、秋栎园),森林涵养区(山水园、碧波园),森林群芳区(群芳园)。

五环景观带

沿着五环路、京良路形成连绵起伏的优美山林景观,形成进入大兴的一个景观亮点。设计团队在五环路两侧利用建筑垃圾堆山,为五环提供景观界面,与城市景观融合。以秋色叶为主题,形成“丹枫林峦”的森林廊道景观,打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然画卷,同时兼顾生态防护功能。

森林运动区

森林运动区包含两个园:夏槐园和秋栎园。夏槐园以槐树为特色,园内种植了国槐、金枝国槐、刺槐、香花刺槐等槐树品种。秋栎园以壳斗科植物为特色,突出森林的秋季景观,结合春夏花卉、常绿树观赏草等保证四季有景,同时,设计增加食源蜜源植物,吸引松鼠、刺猬等小动物,营造动物栖息地。

森林休闲区

该区域功能以市民休闲活动和地方文化展示为主,打造森林四季景色,突出森林的美学功能,为市民提供自然体验和休闲赏景空间。森林休闲区包含两个园:春妍园、冬实园。春妍园,以市民休闲活动和黄村文化展示为主。冬实园,设计团队结合多变的地形,以食源、蜜源为特色,营造出不同的植物群落和动植物生境。

森林涵养区

作为四区中面积最大的区域,设计团队将该区域定位为生态核心区,通过营造大规模的近自然林和栖息地,兼顾景观观赏与生态功能,力求建立北京植物生境类型较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营建永定河畔的候鸟天堂。同时设置“自然课堂”,提供自然教育功能。除了动物栖息地的营造,在涵养区的外围还设置了景观廊道,沿五环路设计起伏地形,加上植物配置,形成沿路景观带,同时为内侧的栖息地起到隔离效果。涵养区以乡土树种、蜜源植物及食源植物种植为主、设置筑巢点、荫蔽点等,强调构建食源和隐蔽的生境,发展生物多样性。

本区包含两个园:山水园、碧波园。碧波园以两个开敞壮观的湖面为主景,通过近自然林的营造,与永定河形成林水相依的景观。除了较大水域面积吸引更多的涉禽和游禽,园区还根据不同鸟类对生境需求特点,种植丰富的湿地植物和灌木丛,供鸟类栖息、繁殖、觅食、隐蔽等。

山水园以生态涵养和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利用建筑垃圾处理后,堆筑起伏山体,同时塑造溪流、湖面等丰富的景观空间和动植物生境,营造大规模的近自然林及鸟类和小动物的栖息地。丰富的山水结构,结合优美多彩的森林植物群落,形成一幅鸟语花香的山水画卷。

在该区域,如何平衡大尺度近自然林与活动空间的关系成了设计团队面临的挑战,因此设计团队在突出生态主导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在森林空间组织上巧妙构思,首先,打开林缘及林窗,为未来植物及活动组团的发展留出余地,形成多个卵形林间活动细胞;其次丰富边缘的多样性,建立斑块节点体系——利用林缘与林窗设置景观节点。

森林群芳区(群芳园)

本区是介于五环路和铁路之间的狭长绿地,设计团队结合场地现状、反复推敲,最终确定了打造花中游、林下憩的景观设计方案。群芳园以森林花甸为特色,通过多样的植物群落配置,打造富有自然野趣的林间花海。在林间空地种植多种野花组合、马蔺、萱草、牡丹、芍药、月季等植物,通过木栈道及碎石路穿梭花甸间,方便游客亲近自然。设置可登高俯瞰花甸的“揽芳台”,可俯瞰壮观花甸。“揽芳台”下为一片5.1公顷的牡丹、芍药花田,包含二十余个品种的牡丹、芍药。

狼垡城市森林公园作为大尺度造林项目,设计团队在植物种植规划上下足了工夫。在综合考虑大兴区气候及地理条件的同时,从树种选择、群落营建、特色群落、生态系统构建四个方面进行近自然林和特色景观的规划设计。在建设过程中,本地充足的优质苗源也帮助实现了种植设计目标。

树种选择

根据场地潜在植被类型选择目标群落,对早期形成绿量的先锋树种与将来形成景观的目标树种按一定比例进行配置,设计团队参考了“明治神宫人造森林”的比例,按先锋树种44%,目标树种56%的比例进行植物配置。

群落营建

群落营建,以群落演替和近自然理论为基础,模拟自然群落的乔、灌、草、藤的复层结构及形态,运用异龄、复层、混交的种植手法。该模式避免了传统绿化模式的过度人工化,为自然演替,形成天然林相打下基础。

特色群落营造

设计团队利用不同的植物群落打造多样的植物景观特色,并提供多样性的食源、蜜源及栖息空间。整个园区,针对地块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了在沙地表现良好、耐旱性强的毛白杨(雄)、旱柳(雄)、榆、国槐、元宝枫、栾树、白蜡、油松、侧柏、桧柏等骨干树种。
在森林涵养区,以乡土植物营造近自然林为特色,打造动植物自然繁衍的物种天堂。在森林休闲区,以四季景观为特色,包括春季的蔷薇科小乔木、夏季的荷花柳树、秋季的黄栌元宝枫,冬季的常绿植物,打造四时不同的季相景观节点。在森林运动区,以槐属为特色,目标植物为国槐、刺槐、油松、华山松、圆柏等,形成槐香健行景观节点;以壳斗科为特色,目标种群为松栎混交林,目标植物有栓皮栎、丛生蒙古栎、油松等,打造栎园秋色景点。在森林群芳区,以杨柳桑榆为特色,包括雄性毛白杨、雄性新疆杨、旱柳、绦柳、桑树、榆树等,打造花中游、林下憩景观效果。在五环景观带,则是以槭树科植物为特色,目标植物为元宝枫、五角枫、茶条槭、黄栌、油松、桧柏等,打造秋色道路景观

生态系统构建

在规划过程中,设计团队强调以近自然森林景观为主,考虑鸟类和小动物的食源和栖息场所,依据植物习性,营建以乡土树种为基础、生物多样性丰富、充满自然野趣的城市森林。应用浆果、坚果、荚果等乔木层和结实灌木、蝴蝶寄主植物以及具有一定高度的结籽草本层,为鸟类和小动物提供充足的取食和筑巢场所。为充分为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等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环境和食源,在湖边种植耐水湿、主根发达、枝条繁茂的湿地植物,如雄性绦柳、枫杨、金银木、迎春、红瑞木、芦苇、水葱、红蓼、菖蒲等。一些鸟类和小动物还能够抑制植物的病虫害、传播种籽,从而促进植被的自然更新、群落结构的演替,进而逐渐建立起动物和植物之间完整、复杂、稳定的食物链,形成动植物相互依存稳定关系。
此外,设计团队还在园区内构建 “本杰士堆”,即人造灌木丛,通过生态化的自然进程为园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重建生存空间。“本杰士堆”名字的由来,是缘于从事动物园园林管理的赫尔曼·本杰士和海因里希·本杰士兄弟基于野地生存观念和自然演替规律的一项发明。

“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设计团队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与近自然理念,以绿色为基底,营造多功能城市森林,建设人、城市与森林共生的绿色家园。狼垡城市森林公园的建成在使周边居民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红利的同时,也必将对城市结构和功能的优化提升发挥重大作用。

关于我们 企业概况 企业荣誉 发展历程 企业理念 业务范围 资质证书 历史经典 项目案例 优秀项目案例 规划 公园 道路绿化与城市广场 地标景观 生态修复与海绵城市 建筑设计 地产景观 传统园林与精品园艺 团队介绍 新闻资讯 公司动态 行业观察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路6号
电话:010-68423979 68423980
传真:010-68423981
网址:http://www.bltad.com